综合血液监测措施以确保安全
简介: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跨部门研究团队进行了全球首个关于高效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与血癌发病率关系的分析性真实世界队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氯氮平引起的血癌风险非常低,平均每 10,000 名使用氯氮平一年的人中,血癌发病率增加不到 6 例。这表明这种风险的临床意义可能很低。

背景:氯氮平是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批准用于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唯一抗精神病药物。它因在减少精神分裂症症状、复发率和全因死亡率方面的高效性而广为人知,被广泛视为最后的治疗手段。最近芬兰和美国的研究表明,氯氮平可能与血癌风险显著增加有关。然而,由于数据限制和研究设计,与先前使用氯氮平相关的额外血癌病例数量无法估计,并且仍不清楚。因此,这种风险的临床意义尚未确定。
研究方法及结果:研究团队利用香港医院管理局的全港电子健康档案,梳理了 40 万份病历,构建了一个回顾性队列,其中约 10,000 名患者在 2001 年至 2022 年期间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并从开始服药以来进行了中位数为 7 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团队对患者的观察结果显示:
血癌的绝对风险非常低:在为期约七年的随访队列中,10,000 名患者中只有 39 人患上血癌。经过统计调整后,该研究估计,每 10,000 名使用氯氮平一年的患者中,患血癌的人数不到 6 例。
与西方研究一致:氯氮平使用者与对照组的血癌加权发病率比估计为 2.22,表明两者之间存在轻微关联。这一观察结果与之前芬兰和美国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一致。
没有患其他癌症的风险:未观察到与其他癌症类型的关联。
研究意义:项目负责人、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及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系助理教授黎子俊教授表示:“有西方研究指出服用氯氮平有罹患血癌的风险,是次研究为病人及医护人员提供了可靠证据,支持该药物的安全性。现时血液监测措施已非常完善,病人无须过度担心氯氮平引发血癌的风险,这项研究显示该药物引发血癌的机率极低。医生应权衡该药物的风险与益处,并因应病人的需要作出适当安排。”
赖教授表示:“由于香港所有公共医疗机构的数据都相互关联且具有纵向可得性,我们能够设计出比其他国家更好的研究方案。这使我们能够立即利用大数据,比其他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更好地解决具有临床意义的医疗保健问题,凸显了香港医疗大数据的主要优势及其在药物安全监测方面的潜在应用。”
研究团队目前正在重新审视其他精神药物的一系列潜在副作用,尤其是癌症风险,以及它们的整体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赖教授补充道:“最终,通过我们的跨学科合作,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指导日常临床决策,使精神病患者的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研究团队简介:這項研究由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兼臨床醫學學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助理教授黎子駿教授,和深圳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柴懿博士共同領導,共同第一作者為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研究生胡宇琪和西安交通大學藥學院助理教授高樂博士。其他作者包括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黃志威教授和吳珮佩醫生、臨床醫學學院精神醫學系張頴宗醫生、羅嘉瑩醫生、李芷琪醫生和陳冠南博士,以及藥理及藥劑學系鄭永德博士和陳慧賢教授。
致谢:本研究部分由创新科技署 AIR@InnoHK 资助的健康数据发现实验室 (D24H) 提供资助。研究团队感谢医院管理局提供数据,以及剑桥大学 Martin Roland 教授提供的宝贵建议。
结论:本研究结果令人放心,服用氯氮平导致血癌的风险很低,而目前的血液监测措施足以确保安全。本研究凸显香港医疗大数据的优势及其在药物安全监测方面的潜在应用,最终旨在使精神病患者的用药更安全、更有效。